澳门国际机场(葡萄牙语:Aeroporto Internacional de Macau,英语:Macau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澳门唯一的国际机场,于1995年11月9日正式投入运作。机场的IATA代码为MFM,ICAO代码为VMMC。该机场的跑道建在一个条状的填海地段上,与氹仔岛上的主楼及空中交通管制设施相连。机场设计的客运量为每年600万乘客。
澳门国际机场共有24个停机位,其中四个附设登机桥。机场能够处理波音747航班,并以此构筑了澳门本地到海外市场的主要货运航线。澳门国际机场是地区航空公司澳门航空以及直升机航空公司空中快线的总部所在地,同时也是商务包机公司捷亚航空的主要运作基地。此外,已遭澳门民航局停牌的国际性航空公司非凡航空的总部也位于澳门国际机场。与其他国际机场不同的是,澳门国际机场的航线主要以中国台湾、东南亚和中国内地为主。自2004年引进低成本航空公司以来,东南亚客流量日益增长。
历史与发展
兴建以前
在兴建国际机场之前,多家航空公司曾提供直升机和水陆两用飞机服务,往来于港澳两地。当时的水上机场位于新口岸,即今天的海立方娱乐场址。
建造过程
1989年11月15日,澳门国际机场正式动工。机场采用人工填海方式兴建,是继日本大阪关西机场之后,全球第二个、大中华地区第一个完全由填海造陆而成的人工岛机场。机场的建设包括候机楼坪、人工岛跑道和联络桥三大主体工程。首先开山填海建设候机大楼、指挥塔、停机坪以及检修机库、货运仓库、停车场等机场辅助设施。
人工岛跑道区和两座联络桥采用填海和桩基结构方式建造。工程从南北两端同时进行,首先清除海底淤泥,再以水泥块体或巨石在海中砌成围基,然后堆沙填海,作好护岸,最后铺设跑道。两座跨海联络桥分别长700米和1600米,宽44米,将起降区和机场的神经中枢紧密相连。
开幕启用
澳门国际机场于1995年11月8日举行启用庆典活动,并于11月9日开始商业飞行。
未来发展
自1995年正式投入运作以来,澳门国际机场迅速成为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澳门特区政府计划投资60亿澳门元对机场进行扩建,以应对未来的空中交通增长。扩建计划包括利用现有的北停车场扩建机场航站楼,改建南停车场,兴建第三条滑行道,并延长与跑道平行的另一条滑行道。扩建后的机场跑道将延长至3800米,停机位将增至43个,商务机停机位38个,可满足世界最大型客机空中客车A380的起降需求,机场客运容量将提升至每年1500万人次。
按照澳门国际机场整体发展规划,规划至2039年共分为四个阶段:
– 2015年:在机场跑道及停机坪之间位置填海1.15平方公里,扩大机场跑道前后两端缓冲区域,拆卸滑行桥C1,在现有候机楼基础上增设商务候机楼,并增加私人飞机停机位。
– 2020年:在候机楼右侧延伸登机位置,配合发展低成本航空经营模式。
– 2030年:进一步扩展候机楼和相关设施。
通过这些规划和发展,澳门国际机场将继续发挥其作为亚太地区理想货运及速递中心的作用,并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更加便捷的空中交通服务。